.

福州永泰庄寨建筑群中国境内独树一帜的民居

在一望无际的山林中,满目都是荆棘丛生,瘴气密布,虫蚁鸟兽隐藏在黑暗中,不知道何时会对人露出锋利的獠牙。福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边远蛮荒之地,从唐朝开始,来自中原的汉民或因为战乱、或因为军事、或因为家乡无容身之所,而纷纷来到这里开荒种地。映入这些人眼帘的,首先就是满目荒凉,堪比不毛之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汉民还要遭受蛮獠、山越等异族的侵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为了家族的繁荣,后代香火的延续,福建的先民们集思广益,就地取材,用生土、砂砾、花岗条石垒起了大量的土楼、土堡。福建土楼业已闻名遐迩,世界知名,即便未曾游历当地,也必然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中看到过,神奇的“四菜一汤”、犹如天外飞碟般的南靖土楼。而在福州永泰县,有一种别具一格的大型民居建筑,其精美、大气比之土楼亦不遑多让,甚至在建筑美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便是——永泰庄寨,建在山川密林中的城堡,远远望去犹如陆地航空母舰,巍峨壮观,又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观之令人心旷神怡,拍案叫绝。历史上,闽地环海,山林众多,亡命之徒往往相聚为匪寇、海盗,为祸一方。肇始于唐朝的永泰庄寨建筑群,在明清之时,数量达到了高峰,据统计,光永泰县一地,就曾经诞生过多座庄寨建筑,迄今保存完好依旧有多座,其中建筑面积超过0平米的近百座。“永泰庄寨不仅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也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更是乡绅文化的载体。”提及这些磅礴大气的闽中建筑群,住建部专家朱良文教授不吝赞美之辞。年,五座永泰庄寨联手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分别是仁和庄、昇平庄、积善堂、绍安庄、中埔寨。仁和庄始建于明朝末年,为张氏族人所居,在清朝道光年间,张氏全族合力重修,内外皆有青石垒砌,因此又被乡民称之为“青石寨”,占地六千余平。四周建有瞭望用的碉楼,因其固若金汤,还被人戏称为“固宫”。昇平庄始建于嘉庆年间,又称之为“洋尾新寨”,以与鄢氏族人之前建造的旧寨相区别开来。建筑面积七千余平方米,共有房间间,寨主鄢光椿曾是乾隆朝的举人,以孝道闻名,乾隆皇帝曾御赐“恩荣予养”的牌匾褒扬。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一度是闽中游击队的司令部所在。积善堂建于年,是较为少见的八角形庄寨,由黄学猷建造,黄家是当地巨富,拥有大量田园土地,庄寨在建造之时,就地取材,将屋前溪水上下游五公里内的石头取之殆尽,可以想象当时用料之宏大。绍安庄建于同治年间,与积善堂的寨主同出一脉,为亲兄弟。建筑风格极为大气,并且讲究堪舆之术,其形势左青龙、右白虎,背靠山脉(龙脉),前推清澈蜿蜒的溪流,是块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黄家父子建有三庄寨,都留存到了今天,其故事至今为当地人所津津乐道。中埔寨由林孟美始建于嘉庆十四年,占地万余平方米,巨大的八角外墙,以条石垒砌,遍布防御用的射击孔、观察窗、跑马道。林家为武术世家,在历史上曾经出过两名武状元,林家子孙至今习武,对于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虎尊拳”,他们专心研究、了如指掌,其中不少人堪称一代宗师。永泰庄寨建筑群,其中蕴涵着丰富的闽地人文传统,庄寨内俨然一个小世界,既有祖宗祠堂、私塾学堂、粮仓,又有防御用的碉楼、武库,可以容纳一个家族数百人居住。这些巨大的民居,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形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