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中心村党委积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党建+文化”“党建+产业”“党建+人才”等方面靶向发力,为乡村振兴实践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挥“大联盟”作用
聚党建“合力”释文化“魅力”
整合中心村党委资源优势,通过平台联建、活动联办、队伍联培等举措,共同助力本土特色文化传承和品牌打造。同安镇三洋中心村党委创新融入数字化科技元素,建设学习强国线下共享基地,并以此为载体,联合三洋片6个村共同举办庄寨保护、耕读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以红色文化带动同安片区特色茶文化、庄寨文化发展;岭路乡凤落村中心村党委打破凤落、庄边、叶洋等3个革命老区村行政区域限制,联合打造乡村振兴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带,并在沿线布局党群服务中心,集结89名党员担任发展指导员、文明劝导员、纠纷调解员,形成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的共同体。
发挥“定向锚”作用
提党建“效能”增产业“动能”
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锚定各村发展方向,创新党建机制,提增党建效能,推动产业格局不断扩大。梧桐镇坵演中心村党委创新“村集体+企业+村民”合作社模式,引入市城投集团、好农场集团和途远集团建设永泰好农场、坵演乡村会客厅等项目,引进中冠集团建设大樟溪梧桐畔项目,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致富;大洋镇棋杆中心村党委依托“服务队+工作组+合作社”机制,推动棋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整合名山室文化资源,与旅游公司共创文旅合作社,致力开发农村旅游,通过以强带弱,辐射带动旗杆片区产业联合发展。
发挥“聚光灯”作用
搭党建“平台”拓人才“舞台”
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发挥中心村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搭建各类人才集聚、回引舞台,为乡村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盘谷乡官水垱中心村党委推行“乡土人才+基地+农户”模式,以康养农耕文化实践基地项目为载体,挖掘培养智能化生产、水稻抛秧技术等各类专技人才12名,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嵩口镇月洲中心村党委成功引进福建正荣集团,成立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和乡建联盟,并积极吸收本土人才、返乡创业青年、庄寨理事会成员等进入中心村党委“两委”任职,形成“党员引领、乡贤共助、社会力量共谋”的发展面貌。
来源:组织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