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永泰县坚持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牵引,针对打击黑恶势力过程中存在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紧扣统、导、新、深“四字诀”,强力强效推动构建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保持低位运行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福州市前列。
在“统”字上下功夫、构筑“未保”硬屏障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编织一张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保护网”,确保每一个未成年人都不会从网上掉落。
一是:坚持党政主抓
调整充实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印发《永泰县贯彻落实福建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年)工作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实责任。配齐配强21名乡镇儿童督导员、名村(居)儿童主任,实现基层村居儿童工作力量全覆盖。
二是:坚持司法护航
全县中小学校综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建成永泰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青少年帮教基地—邦洛观护中心,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零障碍回归社会。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建立罪轻未成年人、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涉罪未成年人帮扶管教“督促监护令+引入司法社工”模式,开辟法援“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未成年人援助案件。坚持宽严相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指定辩护、犯罪记录封存等举措,司法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是:坚持兜底帮扶
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放在民政救助工作的重要位置,为全县孤儿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元,把名未成年人纳入城乡低保,把43名未成年人纳入特困对象,全力保障其基本生活。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政策,累计为74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20.1万元。同时,做好“两类”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工作,全面摸清底数,一人一档开展个性化教育帮扶,有效避免失、辍学和流浪问题发生。
在“导”字上做文章、优化“未保”软环境
坚持法治引导、家庭教导、心理辅导“三位一体”,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
结合“法律六进”、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专项行动,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每年举办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旁听案件庭审等特色校园普法活动余场次。促成县法学会与福州工商学院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公共法律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居、学校开展专题咨询会或主题宣讲活动,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宣教格局。
二是:强化家庭教导
出台《关于指导推进永泰县家庭教育的工作五年规划(-年)的通知》,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年来累计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场次,听讲人数达7万余人次。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将遵纪守法、家风家训、文明守信等为指标确定“六好四无”创建标准,启动第四轮第一批“平安家庭”评选工作,授予首批户“平安家庭”称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三是:强化心理辅导
建成48所校园心健站(所、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66名,实现校园心健站(所、室)全覆盖。年至今,累计服务未成年人人次(不含授课、团辅)。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延期开学可能引发的师生心理波动问题,依托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全县教育系统的心理健康云平台,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赴鄂心理干预组组长等,线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实现全县中小学生及家庭心理辅导全覆盖。
在“新”字上求突破、打造“未保”品牌点
针对山区县留守儿童多、日常监护缺等特点,攻难点为亮点,持续做优做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品牌。
一是培育网络,让关爱有力度
依托全国农村“三留守”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实行实名登记管理。出台《永泰县深化留守儿童工作规划》等制度规范,推动构建基层党政组织+在校教职员工+留守儿童亲属+群众社团组织+志愿者“五大”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推行“12字工作法”(问题导向、清单管理、责任倒逼),全面梳理各乡镇、村居和各部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工作职责,依托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定期定项督查、倒逼责任落实。
二是:培育平台,让关爱有广度
建成“1+18”中心(1个县级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18个分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同时,在每个乡镇建立一支10~15人不等的“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跟踪开展关爱服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实施贫困留守儿童%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全面发动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年以来全县累计名贫困留守儿童获得资助,资助金达78.24万元。
三是:培育载体,让关爱有温度
首创代理家长制,做到“三个一”(每月电话沟通一次、每学期家访一次、每年过生日一次),目前已招募爱心妈妈名,累计开展关爱行动余次。开办68所家长学校,其中梧桐中心小学获“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超余人次。以“三社联动”为载体,开设“四点半”课堂和“希望小书桌”“青春暖冬·你我同行”等助困助学活动,持续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水平。
在“深”字上见实效、构建“未保”大格局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深挖整治与长效常治相结合,不断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一是:推进专项整治
结合十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制定校园及周边安全问题、校园欺凌、校园贷等乱象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县中小学校安装高清监控探头,实现公安报警系统联网及校园重点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建立校园周边重要路段“高峰勤务”机制,挂牌成立21个乡镇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督查中队,全力护航在校师生安全。
二是:推进案后整改
出台《永泰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书一函”工作细则(试行)》,针对涉黑恶案件中暴露出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监管漏洞,纪检监察和政法机关先后发出“三书一函”8份,督促落实案后整改。以樟树坂社区为试点,建立“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开展青少年零犯罪受害村(社区)品牌创建,相关工作被纳入团省委重点青少年、团中央青少年法治教育项目予以培育。
三是:推进机制创新
制定《关于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提前介入工作的实施办法》,设立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工作中心,明确公安机关受理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应第一时间邀请相关部门提前介入,一次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辅导等服务,避免在刑事诉讼不同阶段对未成年被害人反复询问、补充询问造成二次心理创伤。目前,已依托该中心提前介入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5起,发放司法救助金5万元,最大化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