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阳市行政区划史,梓潼县高开低走,绵龙梓

白癜风医院南京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213/4337491.html

全文约字,配地图12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绵阳市地区属蜀国领土。战国末期秦国吞蜀,其地改属秦国蜀郡,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一县,属蜀郡。蜀郡治成都县。

梓潼县,秦置,今梓潼县行政建制的起源。西汉为广汉郡治,东汉末为梓潼郡治。南北朝时期失去地区行政中心的地位,延续至今。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三县,均属广汉郡。

涪县,西汉置,今绵阳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西魏改为巴西县,历为州郡治所,元初并入绵州为州城。年改为绵阳县,年析绵阳县城区及近郊置绵阳市,逐步演变至今。

郪县(前),西汉置,治今三台县郪江镇。南朝梁废。

西晋

上图为公元年西晋时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四县,分属三郡。

梓潼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年)置,治梓潼县。西晋永嘉后曾移治涪县,隋开皇初废。

平武县(前),西晋太康元年(年)改广武县(蜀汉置)置,治今平武县东北,取阴平郡与广武县各一个字为名。唐贞观八年()废入江油县,和后来的平武县不是一个行政建制的延续。

隋朝

上图为公元年隋朝时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三县,分属五郡。

江油县,西魏废帝二年(年)置,今江油市行政建制的起源。初治今平武县南坝镇,其后多次迁治,年迁县治于今址,延续至今。

昌隆县,西魏改汉昌县置,治今江油市彰明镇。唐先天元年(年)改为昌明县,宋改为彰明县,年并入江油县置江彰县,未延续下来。

盐亭县,西魏改宕渠县置,今盐亭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郪县(后),隋大业三年(年)改昌城县置,今三台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清雍正十二年(年)改置为三台县,延续至今。

北川县,北周置,治今北川县开坪乡;金山县,北周天和六年(年)置,治今安州区永安镇;神泉县,隋开皇六年(年)改西充国县置,治今安州区塔水镇;魏城县,西魏置,治今绵阳市玉河镇;飞乌县,隋开皇十三年(年)置,治今三台县郪江镇;涪城县,南朝梁置,治今三台县花园镇。此六县宋元时期废,不赘述。

唐朝

上图为公元年唐朝时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四县,分属五州。

绵州,隋开皇五年(年)改潼州置,今绵阳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隋大业初改为金山郡,唐武德元年(年)复为绵州。民国初绵州废,建国后置绵阳专区,逐步延续至今。

龙州,西魏废帝二年(年)置,隋大业初改为平武郡,唐武德元年(年)复为龙州。明嘉靖四十五年(年)改龙安府,民国初废。

梓州,隋开皇末改新州置,大业初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年)复为梓州。北宋为梓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四川的来源)治,重和元年(年)升为潼川府。明朝改为潼川州,清复为潼川府,民国初废。

石泉县,唐贞观八年(年)置,今北川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重名,改名北川县,延续至今。

永泰县,唐武德四年(年)置,治今盐亭县永泰镇。元初废。

北宋

上图为公元年北宋时期。和唐朝时期相比,此时绵阳市境内的建制县减少到十二个,分属四州。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郪县(今三台县)为梓州路治,等同于现在的省会。其余方面无大变化。

元朝

上图为公元年元朝时期。此时今绵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五县三州城,分属三地。元明两朝三级行政区划和四级行政区划并行,此时绵州、龙州依然辖县,为地级行政建制,只是笔者画的二级行政区划图,无法体现。

安州,蒙古中统五年(年)改石泉军置,今安州区行政建制的前身。明洪武七年(年)降为安县,年改置安州区,至今。

明朝

上图为公元年明朝时期。和元朝时期相比,龙州升为龙安府,重为二级行政区划。绵州下辖彰明等县,上属成都府。潼川府改为潼川州。

清朝

上图为公元年清朝时期。和明朝时期相比,清朝实行三级行政区划,绵州于是直属四川省。潼川州又改为潼川府,其余无大变化。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年民国初期。此时今绵阳市地区分属嘉陵道和西川道,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年建国初期。年置绵阳专区,辖绵阳、彰明、梓潼、罗江、德阳、广汉、金堂、什邡、绵竹、安县等县,专员公署驻绵阳县。

年广元专区撤销,剑阁、江油、广元、旺苍、北川、平武、青川、昭化八县划入,金堂、什邡、广汉三县划归温江专区,便是上图行政区划。

年遂宁专区撤销,遂宁、蓬溪、潼南、中江、三台、射洪、盐亭七县划入。年改置绵阳地区,辖区无不变。

年设县级绵阳市,同年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年撤绵阳县。年德阳、中江、绵竹三县划归德阳市。

当代

随着年绵阳撤地改市,辖县分别划归绵阳、广元、遂宁三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绵阳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境内梓潼县建制,且延续至今。单从行政建制历史的时间来看,梓潼县当之无愧是绵阳市下属各县级行政机构中的首县。且早在西汉时期,梓潼县便是郡治,可惜高开低走,南北朝之后逐渐没落。

同时在南北朝时期,今绵阳市境内逐渐形成龙州、绵州、梓州三个本土的地级行政机构,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龙州(龙安府)和梓州(潼川府)的地级行政建制在民国初废,未再复置。只有绵州延续下来演变成今绵阳市,至今。

已完结全国大部分地市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请多分享,感激不尽。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