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人民日报》连发两篇报道
点赞永泰庄寨!
永泰庄寨“活”了!火了!
这是如何做到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座座千年古寨
爱荆庄。赖泽樟摄01一片古庄寨的时代新貌
(护文化遗产彰时代新义)
永泰县和城寨风光(上图),珠峰村村民在修缮祖屋(下图)。
(往下滑动查看全文↓)
核心阅读位于闽中戴云山区的永泰庄寨是基于山林经济的居防一体乡土建筑,已有千年历史。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当地探索“村保办+理事会”的机制,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书吧、民宿、研学基地、乡村创客空间等业态,形成多条旅游精品线路,为古厝新生注入活力。
今年3月,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从全球处提名遗产地甄选25处作为支持对象,其中福建福州永泰县的黄氏“父子三庄寨”入选。这意味着,庄寨这一独特建筑进入国际视野,也为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庄寨:深藏山区的昔日风华永泰庄寨位于闽中戴云山区,始于唐朝,盛于明清,前寨后庄,是一种基于山林经济的居防一体的乡土建筑。防御系统有碉式角楼及机关、竹制枪孔、跑马道等。而深深的水井、宽大的排水沟以及私塾等建筑,又体现着居住属性。
历史上,永泰庄寨总量超过座,现存比较完好的仍有座。如今,永泰县大展村的“五寨十六庄”、下园村的“一寨连九庄”等仍可见当年盛况。永泰庄寨采用“四梁扛井”的独特建筑结构,精致的木雕、彩绘、灰塑、挂瓦墙等令人称奇,有“山岭奇构”的美誉。
在永泰,耕读文化根深叶茂,南宋年间出了7位文武状元,现存丰富的文献,记载着代代传承的家风家训,内容多为尊师、勤俭、励志、团结互助等。
现如今,在永泰还流传着许多当地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庄寨人很讲诚信,积善堂的主人年借钱修建庄寨,其后人年终于还清;有当地人后代移居外地后,仍每年派人回永泰参与打扫祖厝,年不曾间断;用坦厝的门额横批“吾爱吾庐”就像今人所说的“我爱我家”……而此次列入观察名录的黄氏“父子三庄寨”保存丰富的契约文书,记载了明清时期闽中山林开发的进程,反映了家族作为当时最基层的社会治理单元,是如何通过血缘、地缘和契约关系应对环境的变化,不断繁衍发展的。
保护:探索独特的永泰经验岁月流逝,许多庄寨少人或无人居住,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古建筑,永泰县于年9月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村保办”),对现存较完好的庄寨,由县财政列支经费,有重点地加以修缮保护。
永泰县政协副主席、村保办主任张培奋说,县里对使用奖补资金设立严格的门槛,包括必须先修缮、政府补助不能超过总耗资的50%等。这样一来,政府资金以少引多,撬动社会资源投入文保。
不仅如此,永泰县还独创了依托宗亲成立的庄寨保护与发展理事会,截至今年2月已在县民政局登记成立38个理事会。
庄寨地理位置分散,要保护好,离不开群众参与。渐渐地,永泰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人们纷纷出钱出工出力修缮自家祖屋,人们的观念也从“拆寨为荣”逐渐转变为“护寨为荣”。
爱荆庄是多名鲍姓宗亲的祖屋。从小在庄里长大的爱荆庄党支部书记鲍道文说,父亲的一句话让他坚定了修复祖屋的决心:“不能让庄寨文化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弄没了!”鲍道文等四处奔走呼吁,率先成立理事会。有政府资金引导,理事会牵头,村民齐心参与,人们热情高涨,共捐资万元,还把老家具、工具等汇聚陈列,老族谱、票据、照片、古籍等摆满庄寨的厅堂。经过多年不间断的努力,爱荆庄焕发新生机,年11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村保办+理事会”的机制破解了文保难题。永泰县几年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使30多座庄寨做到了不塌不漏不倒,有18座成为省级保护单位,积善堂、绍安庄等5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泰庄寨获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活化:发展多种文化业态“保护的目的是再生。”张培奋介绍,修缮后的庄寨,最低功能是重现祭祖和家族聚会盛况,但文化遗产保护绝不止步于此。永泰正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古厝注入活力。目前永泰庄寨已有书吧、民宿、农家乐、研学基地、乡村创客空间等业态,县内形成多条庄寨旅游精品线路,正进一步筹划对庄寨和传统村落进行集中连片的保护利用。
爱荆庄活化利用后,功能大大延伸。民俗馆收集的老物件,布满5个展室;红色记忆馆由周围5个村支部共建,其中“庄寨听党说”主题展陈列了从庄寨走出的革命者事迹;庄寨新建的爱心书吧,藏书达1.3万册。
在不远处的青石寨,鲍永正在创客空间忙活着。和他一起工作的,是一群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利用当地土特产推出“寨下有礼”文创礼品,又准备建一家农产品加工厂。
毕业于设计专业的青年夫妻石浩男和谢方玲,在嵩口镇租下清代古厝黎照居,将其改造为多功能的时尚空间,他们的设计工作室也设在这里。谢方玲说,古建是旧的,生活是新的,乡村振兴要发现价值,植入现代元素。张培奋也认为,文化遗产不能是孤零零的,实现持续发展要发现、重估、输出乡村价值,让城乡之间形成交汇。
“十里竹林到月洲,一溪桃花伴芙蓉。”月洲村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故乡。这些年,月洲村修复张元干故居、张氏宗祠、宁远庄,重建寒光阁、水月亭等,并新建一批旅游基础设施,村里观光农庄、研学营地、度假村齐全。该村庄寨宁远庄经修缮后已变身为古兵器博物馆,村里还举办摄影大赛、楹联大赛、美丽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村民办农家乐,开民宿,或在家门口销售自产的蜂蜜、花生、山茶油……依托文化遗产振兴乡村,激活了古老的月洲。
月洲村获评全国文明村、“福建十大醉美村落”等荣誉称号,一年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村民得到了实惠,外出打工者纷纷回流,安居乐业。村支书曾巩荣开心地说:“现在我们打工不出门,产品不愁卖,出门很自豪。”
02挖掘永泰庄寨的价值
(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竹头寨。叶俊忠摄(往下滑动查看全文↓)
承载着村落历史、维系着村民记忆的乡村文化遗产,能够成为吸引人群回归、促进城乡互动的一大推动力
永泰庄寨作为福建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防御性民居建筑,现有遗存主要兴建于明清。庄寨承载着家族成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功能和情感寄托,其价值不仅体现于庄寨建筑的物质本体,还包含依附于物质和空间而存在的非物质文化,包括传统信仰、礼仪、技艺、习俗等。可以说,庄寨是生活在其间的永泰人世代记忆与依恋的空间。
年,复旦大学的学术团队受邀三访永泰,走进了下园村美丽的乡土建筑——容就庄。为成立修缮保护容就庄的家族理事会,下园村的黄氏家族成员毕力同心、一呼百应。这种围绕庄寨保护而产生的凝聚力,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以建筑遗产牢系传承“家文化”,正是永泰庄寨的关键价值所在。
下园村现存有“一寨九庄”,近年来一些村民虽然陆续搬离庄寨,另辟新居,但仍传承祖训,重教兴文,坚持通过祭祖、修谱等方式追思先祖,昭彰德义。下园村只是永泰庄寨的一个缩影。永泰诸多不同庄寨的后人,都在“家文化”的影响下,一边走向城市谋求发展,一边回归乡村汇聚合力,共同参与庄寨的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城与乡、家与国、历史与当下之间,透过一梁一瓦构建着关联和凝聚力。
庄寨的价值既在于物,也在于人。永泰庄寨中的“家文化”所体现的教化与凝聚之力,为当下乡村吸引人才回归、带动城乡资源融合提供了可能。保护庄寨建筑,是以文化遗产为契机的联合,而对其内在行为动力的认知,则与文化遗产的关键价值相辅相成,可以延伸至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之外,发挥更加广泛的地域影响。
在永泰庄寨保护中,当地政府部门善于激发基层力量,以有限的政府资金投入带动民间资源融合汇聚,实现了多座庄寨的低成本、高效率修缮保护,是以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有效带动乡村文化、人才、组织振兴的典型案例。
村民是乡村的主体,是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建设者。要完成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时代任务,必然要充分发挥人在其中的价值与作用。承载着村落历史、维系着村民记忆的乡村遗产,能够成为吸引人群回归、促进城乡互动的一大推动力。蕴含在乡村遗产中的慎终追远、落叶归根等传统价值观念,使人们超脱了城与乡之间的地域桎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滋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也作为中华民族显著的文化特质之一,成为激发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作者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品读完永泰庄寨的千年魅力现在让我们来欣赏这里的美景吧!谷贻堂。张培奋摄
谷贻堂。陈暖摄
绍安庄。赖泽樟摄
积善堂。陈成才摄
积善堂。张培奋摄
一起为永泰庄寨
点赞、打Call~
精彩视频推荐
福州市民注意
当前疫情防控面临挑战
各位千万别麻痹、别侥幸!
一起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
常通风!不扎堆!莫大意!
配合防疫,不瞒报!
综合:人民日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