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位于福州西南部,山多林密,有城关、嵩口、梧桐、葛岭、大洋、白云、同安等山间小盆地。目前,永泰境内保存着20多处红色史迹。
1、城关塔山: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
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永泰县城东南面塔山上。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永泰县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里,永泰县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共永泰县委、永泰县人民政府年决定修建永泰县革命烈士墓,首批安放了11位烈士的骨灰。年3月,中共永泰县委、永泰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革命烈士墓旁建造革命烈士英名碑。
2、城关塔山: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坐落于永泰县城东南面塔山上。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于年9月动工,同年12月竣工。碑文记述: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迁至永泰。省委机关先后设在青溪、东湖、官烈等地,领导全省人民开展抗日、反顽斗争,时达四年之久……年5月,国民党集中兵力“围剿”省委机关。官烈村广大群众为保护省委机关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叛徒告密,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与摧残,薛厚新、林四妹、王细水、苏扬棋、苏扬泉、苏扬林等6位同志不幸被捕,壮烈牺牲。
3、清凉镇小田村:福州市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永泰县红军游击队)成立地
永泰县红军游击队成立地遗址,位于清凉镇小田村官庄洋自然村。年6月,中共永泰县委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决定利用永泰民团之间相互争夺割据的矛盾,派人打入民团内部,发展革命力量。后来,小田民团团长林卓仁在小田一带乱收田亩税,引起群众不满,加之林卓仁克扣民团兵饷,团兵意见纷纷,最后酿成团兵哗变。林卓仁后被人打死。年10月,林卓仁的结拜兄弟颜云腾、黄育祥带领凤漈、北山民团多人,以替林卓仁报仇为名,攻打小田民团。在这紧要关头,中共永泰县委决定以小田民团中30多名赤色农会会员为骨干,公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永泰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也是福州市成立的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
4、清凉镇政府:清凉桥小学党支部旧址
位于清凉镇人民政府大院内。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特派员任达(任铁锋)在太原小学成立永泰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同年春,任达在大洋成立了西区党小组,后又在清凉桥创办了一所小学,并发展教员蒋心亭入党。年4月,任达以清凉桥小学为据点,成立中共清凉桥小学支部,王樵任支部书记,党员有陈孝礼、蒋心亭、黄世坤等人。
5、岭路乡寨下村:中共闽中、闽南特委机关联络站旧址
中共闽中、闽南特委机关联络站旧址,位于岭路乡寨下村旗插鞍自然村。旗插鞍是革命基点村,曾是中共闽中、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也是中共闽中、闽南特委机关东来西往必经之路,是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和中共福建省委活动据点,设有秘密交通站。年,中共闽中特委军事委员刘突军与方子明、邱子国到永泰旗插鞍活动,发展了杨启与其父杨吓干参加革命,并根据五六十里建立一个联络站的要求,将单门独户的杨启家建立为革命联络站,负责红军队伍的粮食供应。
6、岭路乡青云山风景区:中共闽中特委工委旧址
中共闽中特委工委旧址及青云山革命据点遗址,位于岭路乡青云山瀑布风景区。年,闽中党组织在青云山里建立了许多秘密据点,现瀑布景区靠近天池处的一个大石洞(又名红军洞)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人经常在这个石洞中开会,研究对敌斗争。
7、岭路乡庄边村:抗战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班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班旧址,位于岭路乡庄边村猫湖自然村和沈坑自然村。年5月,为加强党的领导,中共闽南特委领导在猫湖自然村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讲授党的基本知识等。泉州的许运伙、侯如海、吴天亮、陈忠烜,莆田的张伯庭、邱子国,永泰的饶云山、郭永星、饶刚生、林顺德、林申淼、林春善、邱开、李春柳、林福亨、林福英等22人参加学习。为保证安全,学习班后转到沈坑自然村的程大妹家继续学习七八天。学习结束后,学员们返回各地开展抗日活动。
8、岭路乡凤落村:饶云山、饶刚生故居
饶云山、饶刚生故居,坐落在岭路乡凤落村。年12月,中共莆田县委派邱子国到凤落村隔头自然村的邱大椿中药铺主持成立“中共凤落支部委员会”,饶云山任支部书记,饶刚生、邱大椿为委员。该支部直属中共闽中工委领导。年,蔡文焕、饶云山、饶刚生等人在凤落等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9、洑口乡紫山村祖厝自然村:中共闽赣省委旧址
中共闽赣省委旧址,位于洑口乡紫山村祖厝自然村。紫山地处德化、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是革命基点村。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及部队曾撤退紫山,并开展对敌斗争。
10、洑口乡紫山村溪里自然村:
中共福建省委溪里联络站旧址
11、洑口乡紫山村溪里自然村:
中共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
12、嵩口社区:嵩口军民联合办事处旧址
嵩口军民联合办事处旧址,位于嵩口镇嵩口社区。
年7月31日,解放军从尤溪进入永泰,与国民党反动派在嵩口组建的自卫队展开激烈战斗,后于8月2日解放了嵩口。为做好支前工作,永德仙边区人民游击队指挥部派陈永照回嵩口,配合解放军在嵩口成立军民联合办事处,负责嵩口、德化水口对解放军过境大军的支前供应工作。办事处设在关帝庙街嵩口商会会址。
13、嵩口社区:嵩口解放军后勤部驻地旧址
14、梧桐镇潼关村: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
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位于梧桐镇潼关村屏峰山麓教忠寺。
15、梧桐镇后溪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地
年3月份福建省委由莆田经仙游进驻后溪村清溪历经2年之久,在此建立抗日救国基地,省委领导以黄国璋、林汝南、饶云山、苏华等在当地搭竹楼,设立秘密的地下议事据点,发动全省人民积极投身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后溪村村民积极参与传递文件,赠送日常用品(竹蔑、松明照明、粮食、蔬菜等),是后溪历史的光辉一页,村口立有一块由福建省老领导程序题写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的石碑。
16、大洋镇大展村:闽中游击支队第四中队、第六中队及闽永、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
△洋尾寨旧寨
△洋尾寨新寨
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第四中队、第六中队及闽永、大洋游击队驻地与活动中心旧址,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洋尾寨是旧寨与新寨的统称。同年8月20日,永泰游击大队(原闽中支队第四中队整编)、闽中支队第六中队、闽清游击大队(原闽永游击队整编)以及大洋游击队在洋尾寨截击了国民党第九十六军溃兵,敌败退闽清。
17、同安镇洋头村凤凰寺:三爱游击队驻地与活动中心旧址
三爱游击队驻地与活动中心旧址,位于同安镇洋头村凤凰寺。乡人民政权建立后,立即开仓分粮赈济百姓,废除保甲制度,建立8个村委会,张贴告示,在全乡开展减租反霸斗争。为迎接解放军南下,乡人民政府和游击队积极开展筹募军粮等支前工作。
18、霞拔乡霞拔寨:霞拔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
霞拔乡霞拔寨是霞拔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年春,霞拔游击队在霞拔寨成立。游击队向群众宣传共产党政策,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反霸斗争。
年7月,为做好支前工作,中共闽中工委领导派闽中游击支队第六中队到霞拔开展筹募军粮等工作。第六中队在当地游击队协助下,巧除徐三一的反动武装,保证了筹粮借粮工作的顺利进行。年8月22日,国民党第九十六军残部经闽清省璜、柴岭,傍晚到达霞拔。游击队探明敌情后,协助解放军和施章干带领的游击队围歼残敌。敌溃不成军,除一少部分从东洋方向逃窜外,大部分缴械投降。
19、红星乡红星村古洋寨:闽永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
年11月,根据闽中游击纵队司令部命令,闽(清)永(泰)游击队在盘古陈山洋成立,古洋寨的吴盛端任队长。古洋寨位于永泰县红星乡红星村,建于嘉庆二十三(公元)年间,寨长78.5米,宽70.6米,总面积达.6平方米。古洋寨景观资源丰富,规模较大,四通八达,便于防御土匪来袭。
20、红星乡坂尾村:雁门大王堂战斗遗址
雁门大王堂,即雁峰境,现位于永泰县红星乡坂尾村。民国时期,雁门大王堂属永泰县北区雁风乡雁门村。建国后,永泰县行政区划多次变动,雁风乡更名分解,包括现在的红星乡、白云乡和盘谷等地。大王堂原为土木结构,现经修葺,面目一新,有华盖如飞鸟飘逸。解放战争时期,雁门大王堂曾是闽永游击队和大洋游击队围歼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炮兵连残部的战斗地点。
21、塘前乡官烈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于年11月动工,年8月竣工。
22、塘前乡官烈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
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仙游迁至官烈。在这里,省委根据抗日形势的发展,先后发出了《关于准备游击战争政策指示》《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第二次指示》等重要文件,指导全省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0月至12月,省委在官烈、兔耳山先后派出武装队伍,袭击福清五龙黄墩村与龙田、永泰占兜、莆田濑溪与忠门等地的国民党顽固派武装。国民党顽固派对官烈地下党和游击队进行了全面围剿。由于叛徒出卖,薛厚新、王细水、杨苏林等6位共产党员先后被捕并英雄牺牲,杨苏林被敌人残忍地活埋了,其余5位共产党员也倒在敌人枪口下。在村后的山坡上,苍郁的古松环抱中,竖着一块2.6米高的石碑,碑正面镌刻着项南同志题写的“中共福建省委旧址”8个大字;碑背面刻着当年官烈村为革命而献身的6位烈士的姓名和事迹。摘自《福州晚报》等。
锦屏山文化振兴研究会温昌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