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山永水,只因泰美福建永泰县国土空间总

1.永泰县简介

永泰县,隶属福建省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福州市西南部,东邻闽侯、福清,西界德化、尤溪,南连莆田、仙游,北接闽清,面积.86平方千米,年,全县共设9个镇,12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永泰县常住人口为人。年,永泰县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财政收入11.14亿元。

唐永泰二年(年),划侯官县(今闽侯县)西部和尤溪县东部的一些乡村组建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雅称永阳,设3乡。永泰县文化历史悠久。宋张元干的词,清黄任的诗、柯祺的画,均名噪一时。民间文艺源远流长,民歌盘唱久盛不衰。“诗社”、诗会,百余年不辍。闽剧表演在清末即有“信足乐”、“庆云仙”等颇有影响的戏班。著名景点有城东南塔山公园、盖洋赤岭闇亭寺景区、白云乡姬岩(鸡岩)、高盖山、葛岭方广岩、城峰太原滩、赤锡溪门桃源洞、岭路青云山青龙瀑布、状元洞、水帘宫、八仙崖、云天石廊、玉女相思岩、鲤鱼潭、神谷、天池等。永泰县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李之乡、建筑之乡。

永泰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定位

发展愿景:一城三地:两山转化示范城、山水旅游目的地;庄寨文化交流地;健康人居理想地。

总体目标:到年,将永泰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城和中国人居幸福地。

区域协同:

(1)强化与福州中心城区联系:推进软件园永泰分园建设,与高新区、大学城产学研协作;强化与中心城区快速链接。融入福州半小时都市圈;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公共服务出共建共享。

(2)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打造省会后花园“和都市圈宣居第二居所;推动闽清永泰生物多样性保育区、仙游永泰-德化综合保育区等跨界生态共治区建设;实施跨流域调水、备水工程。

(3)对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与环戴云山地区生态共建共治,融入环闽旅游圈,协同建设清新福建;融入省域三纵六横两联“综合运输网络。

区域协同

3.总体空间格局优化3.1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一屏、一带、一轴、一核”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屏:南部生态屏障;

一带:北部乡村发展带;

一轴:山水城镇发展轴;

一核:城市发展核心,即中心城区。

总体格局

3.2加强底线管控

保质保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科学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集约适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三区三线控制

3.3生态空间格局

构建"一带两区多廊”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一带:大樟溪生态功能带。

两区:南部森林生态屏障区、北部山地生态保育区。

多廊:多条河流生态廊道。

生态空间格局

3.4农业空间

构建“一带三区多点”农业发展格局。

一带:现代李果青梅产业发展带。

三区:粮食产业区、水果产业区和蔬菜产业区。

多点:指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花卉种植等其他特色农业产业区。

3.5国土综合整治

加强农用地综合整治:以同安镇、大洋镇、长庆镇、白云乡、嵩口镇和梧桐镇为农用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

推进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葛岭镇、长庆镇和城蜂镇等为重点乡镇,推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实施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理:以状口乡、塘前乡、盖洋乡等为重点区域,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理。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城峰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国土综合整治

4.城乡融合发展4.1城镇体系规划

1个中心城区:含樟城镇、城峰镇、清凉镇、葛岭镇,强化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3个重点镇:含梧桐镇、嵩口镇、大洋镇,打造一镇(乡)一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14个一般乡镇:含其他乡镇,推动乡镇发挥优势,加强与中心城区、重点镇的联系。

城镇体系

4.2村庄分类引导

集聚提升中心村90个: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宣业的美丽村庄。

转型城郊融合村70个: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

保护开发特色村83个: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机制

搬迁撤并衰退村6个: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待定类村6个。

村庄分类引导

4.3中心城区结构

"一环、一带、三轴、五片”的空间结构。

一环:山体生态环;

一带:大樟溪协同发展带;

三轴:综台服务轴、产业发展轴、特色休闲轴;

五片:主城片区、清凉片区、台口片区、葛岭片区、溪西片区。

中心城区结构

4.4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3+3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3大支柱产业:建筑业、全域旅游、现代农业。

3大战略产业:医疗康养、现代商贸、数字经济。

5.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格局5.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一个体系:构建全时空、全类型、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一个模式:强化在地乡土力量的“永泰模式”。

一个典范:讲好中国乡村故事。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5.2城乡风貌

构建一廊,五区,五带特色风貌格局。

一廊:大樟溪山水画廊。

五区:山水都市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区、魅力小镇风貌区、溪谷乡村风貌区、山地村落风貌区。

五带:中医疗养主题风貌带、庄寨访古主题风貌带、古镇新音主题风貌带、温泉水韵主题风貌带、奇山异水主题风貌带。

城乡风貌

5.3旅游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彰显魅力空间。

全域旅游

6.支撑体系6.1综合交通

铁路网络:昌福铁路、福龙高铁。

高速公路:“两横一纵”公路网络

国省干线:“两横四纵。

城市轨道:永泰至福州有轨电车线。

综合交通

7.2市政设施

建设多源可靠的供水系统;完善高效安全的排水系统;构建安全可靠的坚强电网;形成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打造互联互通的燃气系统。

7.3安全韧性

防洪排涝安全保障体系;消防应急体系;城市避难救援体系;人防工程体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