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柱俗称干贝、实际是多种贝类闭壳肌干制品的总称。在古时是进贡皇室的珍品。其因味道鲜美被列作“海八珍”之一,素有"海鲜极品"的美誉。
遂溪县有公里的海岸线,盛产多种名贵海产品。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扇贝大丰收的季节,在离港门镇石角码头几千米的远海面上,是我县最大的扇贝养殖区域之一,这里环境水质好,深海微生物较多,饵料充足,无污染,适合养殖墨西哥湾扇贝。近日,记者也随船出海去看看收获扇贝的情景。
记者:现在我们就跟随杨汉明老板到他的海上扇贝养殖场去看看,到底那些扇贝的生长环境是怎么样的?又是怎么采收的呢?
船航行近半小时,到达扇贝养殖区,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球状的漂子一字绑在梗绳上,远远望去就像是百米跑道,很是壮观。据养殖场的老板杨汉明介绍,每一个漂子下面就是一个扇贝笼,每一条梗绳的长度是80~90米,每隔四、五十公分就绑上一个扇贝笼,梗绳固定在海底的木桩上。这些圆圆漂浮物有什么作用呢?
遂溪县石角村委会合作社老板杨汉明:这是浮子,浮水上面,把笼子里扇贝吊在海下大概两米深左右的地方进行养殖。
这片养殖场的老板杨汉明今年50多岁,是北部湾地区第一个引进墨西哥湾扇贝进行养殖的人,他以前做珍珠生意,知道山东那边扇贝生意做得很好,就去到那边考察把苗带回来,用心把它搞起来。年开始养殖扇贝,年在石角村委会建立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14个养殖点,共1万多亩。他自己有多亩,合作社大概有一两千人,入社之后,成员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笼数一年年不断增多,收益也不断增加。
记者:现在我们来到了这个万亩海上扇贝养殖基地,明哥和工人们正在进行采收,所有的浮子下面都是一笼一笼的扇贝,等一下就把采收上来的扇贝进行加工。
记者看到,打捞扇贝可不是个轻松活,工人们虽然不用下海捞,但需要站在船边上,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海里沉重的扇贝笼拉起来,解开绳结,一笼笼堆放在船仓,几个人忙活近2个小时,在收获了一船的扇贝后,满载扇贝的船只从近海驶入码头。
记者:像这个扇贝从苗到收获要多长时间呢?
杨汉明:从放苗到收获整个过程大概是五到六个月。
记者:像这样一船满满的大概有多少斤呢?
杨汉明:这一船大概是一万斤。
记者:那这一船晒出来大概是多少斤呢?
杨汉明:一万斤开出来大概是五六百斤,晒出来大概是两百斤。
在岸边,一笼笼扇贝被吊车装到一旁等待的车箱上,只见杨汉拉着操纵杆,载满扇贝的车箱通过铁轨直接就运送到扇贝加工场。
在多平米的加工厂里,近百名工人在紧张的忙碌着,把每笼扇贝一一解开,分配给工人进行加工。
杨汉明的儿子杨建中:这个瑶柱的工序是从海上打捞上来,用船运回来拉到这里,然后给开螺的工人加工,洗干净,把裙边和胃挑开,只留下白色的扇贝柱,放锅里煮熟,有太阳就拿出去晒,下雨天就拿到烘烤房烘烤,到一定程度后用机器分大小,最后打包装。
工人们领到扇贝后就开始加工,首先开扇贝,挑出白色的扇贝柱。
接着另外的工人把扇贝柱收集起,用井水不断冲洗干净。
倒进大锅里放适量的食盐,煮开大约10分中之后,捞起来再冲洗。
然后均匀铺开在网架上进行凉晒,晒干后,再搬进烘烤房烘烤10来分钟,闻到香味之后瑶柱就做好了,记者忍不住也尝了尝,确实很香。
工人们还要对瑶柱挑拣,把细小的杂物去掉,然后按照大中小等级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包装装箱。
这个季节,杨汉明和杨建中父子俩每天都在海上和加工场来回奔波。而这个时候也是农民工人收入大增的季节。
工人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来自石角村委会附近的村民。每年这个季节,村里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割扇贝柱,工资是按照割出扇贝柱的斤数计算,每个工人一天最多能割扇贝柱近斤,一天的收益在两三百元,两个月下来能赚1万多块。
杨汉明:每一家大概每天都有一百五十人左右,十多家大概有一两千人。
记者:一天的销售量怎么样?
杨汉明:做出来多少都不够卖,把货发到广州,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来批发,发到全世界都有。
据杨汉明介绍,一年中只有70天的收贝时间,合作社一年产量万斤。生成瑶柱干品15万斤。
全民参与网络投票
在这场竞演城市中,湛江对阵新疆克拉玛依,这将是一次城市品牌的对决,一场旅游产业的盛会。比赛采取网络投票和现场嘉宾投票的方式进行,湛江能否顺利晋级,将取决于大家的投票。
投票方式:长按识别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