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再相逢,恰经年离别。”这是南宋词人张元幹的《石州慢》下片,说的是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所以用它开篇,是因为我们此行正是去作者的故乡——福州永泰嵩口镇。从嵩阳到嵩口▲老街上的旗招嵩口,古称嵩阳,坐落在永泰西南,往东是闽清,往北是尤溪,往西有德化,往南有仙游,更有大樟溪浩浩荡荡、贯穿全境。▲石板路上光滑的鹅卵石永泰9镇12乡个村,古寨古厝不计其数,但是像嵩口古镇这样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镇还是首屈一指。▲古渡口,德星楼古镇内遍布石板路,经年磨损,光亮迷人,沿街小摊上摆着蛋燕、绿豆糕各样小吃。▲德星楼下通行人穿出老街就是古渡口,这里是以前物流贸易的集散地,德化的瓷器、各乡的茶酒、尤溪的海纸、仙游的食盐、闽清的粉干……就从这里运往各地。▲天后宫没有开门,但从里面传出了诵经声在古代,渡口分上下渡和货运渡,上渡是官渡,下渡是私渡,中间的则是货运渡,这里身处龟蛇交汇处,成为繁华市集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的回声▲风火墙嵩口古镇可谓三步一古厝,这么多土木建筑自然少不了“封火墙”(也叫马头墙),在火灾来时起到隔断的作用。▲清代文昌阁惊喜的是,这里不止有古建,更有古人文迹。水井:大清嘉庆,丙子年六月金宅乾坤置▲“圣旨”二字▲古水槽一井一槽,一石一鼓,皆可见古人的笔迹,从文昌阁碑文,到嘉庆年的古井,从年代久远的日晷,到今人拿来“许愿”的水槽,俯拾皆是悠远的声音。▲从老街一路出来,一眼望不到边不过,嵩口古镇并非“死镇”,也不是商业化严重的老街,在这些明清的、经过修复的建筑里,都住着当地的居民,他们沿街摆摊,卖的皆是自家小吃,自给自足。▲鹤形路想必也正是这样的共存模式,才让保护成为事关人人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口号。▲曲折如迷宫不过,镇中也偶有现代的居民住宅楼和旅店,在黄土灰瓦中显得格格不入。▲墙体上为土,下为石老街遇乡民▲嵩口博物馆一窗在诸多观赏景点里,嵩口博物馆可以说是“集大成者”。▲竹艺店一景▲竹艺店老板博物馆内陈列着古镇的往昔,老旧的竹编器物、玩具,明清的家具、屏风、烟袋,这就是一百多年来嵩口的历史语言。▲卖李干的老街居民除了古器,还有今人。上过央视的蛋燕店老板娘,不忘向我们推广古镇的名片,正是他们让老街至今泛着生气。▲门环古迹本身并不罕见,但识得古迹更为重要,尤其还要加以保护,最终让它们重见大众,让与历史对话成为可能……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事。▲闲坐的老人不过,作为游人,这老街只是一处景色,但对于当地居民,却是每天的柴米油盐,我们看到的是明清风韵,老人们却要担心明天的生计……所以,古镇的复兴之路还任重道远。前进的路上古镇周围正大动工程,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恢复昔日的繁华,来的不只是享受小情小我精致的游客,更是把古镇文化发扬光大的资源。▲废弃的竹排充当长椅▲废弃的船只▲长满爬山虎的房子莫凡山水主观评分★★★自然:古榕树除外,多是现代绿化★★★★★人文:嵩口博物馆、文昌阁古迹丰富,值得探究★★★交通:距福州市约公里,并不算很近★★★★饮食:蛋燕、李干、绿豆糕等小吃风味亲测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