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村位于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的东北部,坐落在秀丽壮观的屏峰山(古称锦屏山)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距梧桐镇区2公里,距永泰县城35公里,莆炎高速从村边穿梭而过。左有青龙溪,右有粗溪,两溪水汇流于梧桐入口龙珠潭。现辖区面积为9平方公里,8个自然村(西林街、长太洋、铁炉下、芹菜垄、野猫洋、后垅界、后池、土岭脚),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总户数户。
一、建置沿革
西林村源自历史上村中有条久负盛名的古街西林市而得名;宋、元、明、清时期,隶属福州府永福县感应里二十八都(今永泰县梧桐镇);民国初期,隶属永泰县中区;年至年隶属永泰县中区中城堡(今梧桐潼关);解放初隶属闽侯专署永泰县梧桐区潼关乡(-年潼关乡曾命名屏峰乡);
年西林生产大队隶属晋江专署永泰县梧桐公社(年至年永泰县隶属晋江专署,年至年复属闽侯专署);年西林村隶属莆田地区永泰县梧桐乡(年6月至年4月永泰县隶属莆田地区);年5月至今西林村隶属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
二、村风村貌
地处交通要道的西林村,居住有九个姓氏(包括温、林、陈、董、吴、黄、叶、郭、游等)、两种方言(莆仙方言和永泰方言)。
自古以来,有正月上旬元宵顺天圣母节(纪念顺产女神陈靖姑),四月中旬相公生辰节(纪念戏神田公元帅),举行谢香、游神、演戏等活动,还有“十音”、“八乐”等民间歌谣,罗织成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西林村尊师重教,继承这种精神的本人也有幸于年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西林村莘莘学子更是勤奋好学,优秀代表之一是温长奕局长之子温嵘峥,曾考上著名的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现为著名的甲骨文公司高管。
三、历史景观
1、西林市历史
西林村古街西林市位据永泰中部交通要道,离西林市百来米处有个古渡口,摆渡过河向南经潼关村直通仙游、莆田;向北经邱演村直通嵩口、德化、闽清,向东经梧桐直通永泰、闽侯、福州。千百年来的悠久历史沉淀,让占据地利优势的此地曾经孕育出繁华的古街西林市,如今随着商业中心往梧桐镇中心迁移,古街西林市缺少了昔日的喧嚣。
乾隆版《永福县志》卷之二在街市一文中是这样记载梧桐境的街市:“汤泉市(在廿六都)、埔埕市(在廿六都)、梧桐尾(在廿七都)、西林市(在廿七都)”,由此可见当时的西林街又称西林市,在永福县享有盛名。作为官道上的一个驿站,当时一度繁荣昌盛,热闹非凡。和潼关街、邱演街、汤埕街、埔埕街、梧桐街并称梧桐境六大街市。
鹅卵石铺就的西林街被过往的人马踩得油光发亮,道路上侧的店面为上店,下侧的店面为下店。有酒肆、旅馆、布庄、油坊、打铁店、食杂店等各种各样的店家。上世纪九十年代还保存有鹅卵石街道、桥亭、矮小的土木瓦房。
曾几何时,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侠客义士、农人挑夫等形形色色的三教九流都在此下榻住店,把酒言欢,高谈阔论。古往今来,不知迎送过多少南来北往的客人。如今,当年的鹅卵石街道已成水泥,两旁高楼大厦取代了矮小的店面,再也不见当年的非凡,只有悠悠的岁月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2、西林宫
西林宫位于梧桐镇西林村。始建于清代乙亥年,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古建筑,雕艺精巧,栩栩如生。白墙灰瓦,古朴大方,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是敬奉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庙宇。
上世纪六十年代受破坏,年村民自发集资重修为夫人宫,面积平方米,现有专人管理。供奉顺天圣母、张圣君、泰山公、土地公、土地婆诸神。
正殿柱子的鎏金对联“法昭日月称圣母德配坤仪赞太君”,上方悬挂的“有求必应”等牌匾,彰显了顺天圣母法力无边,德行高尚。
后又有信士弟子捐资数次重修,形成如今规模。庭院墙上的二十四孝壁画色彩明丽,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感人,无不警示为人要崇尚孝道,温良谦恭。
四、自然景观
屏峰山山清水秀,岩奇石怪,幽香遍野,佳木苍茏。屏峰山下分布有高阳村、潼关村、西林村、后溪村等革命老区基点村,解放前闽中游击队曾在屏峰山周围开展游击战争。屏峰山可开发成为自然风景区和革命纪念地的旅游胜地。
青龙溪两岸树木参天,繁花似锦,溪水一年四季清澈如洗,水质优良。在龙潭角处突兀延伸出的一块巨大岩石——观音岩,酷似观音菩萨,突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刀,引来不少人前来观光参拜。
五、物产经济
西林村海拔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mm,物产丰富,有人工速生丰产林亩,生态公益林亩,油茶林0亩,主要物产有茶油、天然苦笋、溪螺、巴西菇、枇杷、柿子、柑桔、甜椒、葱等。
长太洋工业园
青龙溪蜿蜒盘曲,流经西林村突然来个大拐,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小平原,称之为长太洋。原是个荒滩,上世纪七十年代建了一条大坝,围住了汹涌的青龙溪水,才有人种植各种农作物。
改革开放以来,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后来又建起了几家工厂,成了规模不小的工业园,入驻企业有福州脱水蔬菜行业知名企业景鸿食品厂、温宗谋先生创办的旺顺香场、福州食品知名企业青龙食品厂。此外,还有筷子场、石头场、养鳗场,这些企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给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旺顺香场六、公益事业
村里积极开展公益事业,本村村民董木金是一名退伍军人,现任永泰上海商会会长,致富后不忘回馈家乡。在他带头下,本村董坤平、陈齐良、温润珍、吴俊建等企业家共筹集资金万元,成立西林公益事业基金会,对孤寡老人进行资助。每年年终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发放慰问金。70岁元,80岁元,90岁0元,岁1万元,温尚渊、董庆霖两位老先生百岁大寿时,基金会各发放了1万元的慰问金,村委会也发给元以示庆贺。
村里还办有敬老院,专门安置孤寡老人,聘请专人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无微不至,获得老人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让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七、美丽小区
西林村路口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此乃莆炎高速拆迁安置小区,该安置房项目于年5月开工,共有房子9栋,可安置户人家,总面积为多平方米,最高楼层达17层,建成后将有利于保障莆炎高速公路梧桐段的拆迁安置。也是西林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八、卢钺传说(转录)
卢钺,(-),字威节、威仲,号梅坡、元庵,谥文肃。永福二十八都石龙溪人(嵩口镇里洋村与仙游县东湖村交界处),南宋淳祐四年()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宋景定五年()除秘书郎。宋度宗咸淳三年(),迁著作郎。宋度宗咸淳五年(),升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南昌),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以两首《雪梅》流芳百世。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历代咏梅诗中的巅峰之作。传说卢钺墓地在西林村后垄岭(有待验证)。
根据郭永仙老师的了解,卢钺的先祖卢振元,于宋皇祐元年()从河南来福建,先是居于福州,在南后街从事商业。宋至和二年(),卢振元入赘到永泰石龙溪陈崇芳家。卢氏一族在此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兴盛。据《永泰县志》和卢氏族谱记载,从北宋政和二年()到南宋淳祐四年()的多年间,卢氏一门先后有卢光前、卢楚、卢榕、卢炎、卢镇、卢垢、卢德宣、卢宁和卢钺9人高中进士,其中卢钺最为显赫。九进士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蝉联,父子甲第,与嵩口月洲张氏一样,堪为永泰科举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锦屏山文化振兴研究会温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