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那段岁月里,特别是在10年土地革命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红军部队时时刻刻面对着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部队不断地进行游击战争,扩建新根据地,保卫根据地。
年5月,为了保护中央苏区的北部防线,在周恩来的提议下,党中央在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以黎川县为中心,设立了闽赣省。
可是在一年后,因为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年10月,党中央和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成立才一年多的闽赣省也就自动取消了。
可是主力部队虽然走了、苏维埃地方政府也维持不下去了,但是中央还是在苏区留下了红24师以及地方武装约一万六千人,其中就包括闽赣省的部分组织。
敌后斗争是残忍且艰苦的,很多人受不了危险恶劣的环境,开了小差。还有很多人因伤因病就地治疗,后来要么无奈脱离组织,要么被国民党搜捕杀害。
最令人愤怒的是,有很多人直接背叛了革命,他们不光自己投身污秽,还让很多党员同志因为他们或被捕或战死或失踪。
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闽赣省党组织就是这么消失的。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连同军区部队叛变投敌,导致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闽赣军区政委钟循仁和省苏维埃主席杨道明下落不明。
而两人虽然侥幸没死,但也只能隐姓埋名了。直到建国后,钟循仁去世7年时,杨道明才向党组织透露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心酸往事。
此时已经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因为这两位中共高官已经坠入空门,出家当了和尚。
杨道明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当年红军在兴国建立革命根据地时,一年前就已经参加革命的杨道明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他们打土豪、分田地,日子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可紧随而来的国民党“围剿”,却让杨道明家破人亡。
当时杨道明的父亲跳水自尽,母亲因国民党破坏生病无法医治导致身亡,他的大哥被杀害,二哥被迫出家成为一个僧人。
就连杨道明的妻子和两位嫂子也被国民党抓走,不知去向。家庭的完全破碎,加深了杨道明对国民党无法原谅的仇恨。
此后,杨道明没日没夜地为革命工作,一方面是为苏区多做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伤痛。
而他的贡献也被党组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杨道明从基础做起,历任永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成为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内务部副部长。
年8月,年仅24岁的杨道明被中央安排到闽赣省担任苏维埃主席。当时,杨道明还有些担心自己太年轻,承担不起主政一省的责任。为此,毛主席亲自鼓励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工作。
就这样杨道明来到了成立不久的闽赣省工作,可是革命的道路总是崎岖的。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央红军遭遇了失败,不得不进行转移,闽赣省3个团的地方部队中,有一个还跟着中央红军长征去了。
本来依靠着剩下的红军部队,不说扩建根据地,在闽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还是能保证革命火种的,可是这时候的革命队伍里出现了不稳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红军的领导。
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参谋长徐江汉、政治部主任彭祜在反围剿初期,就不顾现实,与围剿闽赣省红军的近万人国民党军队硬拼,结果导致本就弱小的红军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也进行转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领导来到闽赣省。年1月,钟循仁担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闽赣军区政委。
中央在这个时候换将,是希望钟循仁可以坚持游击战争,保存革命火种。可是中央没有想到的是,钟循仁面对的压力不光来自国民党,还来自革命内部。
钟循仁年出生,也是江西兴国人。年就参加了革命,在反围剿战斗中,表现出色,被任命为兴国县县委书记,在他的治理下,兴国得到很大发展,成为模范县。毛泽东曾亲口说:“兴国模范县,事实上是在钟循仁手上创造出来的。”
钟循仁和杨道明在闽赣省都可以算是初来乍到,而且在游击战中,作为省苏维埃主席的杨道明实际能发挥的作用很小。
闽赣的实际力量都掌握在军区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等人手中。而本该掌握大权的省委书记钟循仁却是个好“好人”“很忠厚,但没有能力,抓不住权,统不起来”。这在战争时期可以说是灾难性的弱点。
钟循仁在到达闽赣省开始工作后,立刻就发现了这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等人仗着掌握军队,根本不把新来的钟循仁和杨道明放在眼里。在生死存亡的革命前途问题上,也是我行我素,最终葬送了闽赣根据地。
年3月,长征路上的党中央给了闽赣省最后一个电报指示,要求闽赣省独立自主地坚持斗争,如果万一不行,可前往闽南,与陶铸会和。
然而宋清泉他们却非常粗暴地理解和执行中央指示。
首先他们根本不坚持在根据地的斗争,而是直接就向闽南靠拢。其次,在向闽南出发时,也不去找陶铸会和,而是天真地想开辟新根据地。当时闽赣连自己的根据地都保证不了,怎么能开辟新的呢。
所以,当时省委委员方志纯提出,可以向闽北黄道处或者闽西邓子恢处靠拢,事实证明这个提议是无比正确的。因为闽北和闽西后来都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直到抗战爆发后,被改编为新四军。
然而这个时候还掌控不了实权的钟循仁,最终默认了宋清泉等人的想法,他决定将部队拉到闽中地区打游击。
年4月初,当部队到达沙溪宿营时,被国民党军队发现。红军遭到了猛烈的袭击,当时红军部队比较分散,实际上是各自为战,导致红军被分割包围,不得不自行突围。
战后,钟循仁领导的省委和军区部队加起来也就3个营了。为了统一指挥,钟循仁将剩下的部队编为赣南省新编第一团由宋清泉领导。
不久一团到达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处的紫山上打游击,但是他们很快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
这时候宋清泉、彭祜已经不对革命抱有任何希望了,惨烈的战争和艰苦的环境让他们产生了投敌思想。
当国民党派出一位特务上山后,宋清泉等人立刻接见了他,并且密谈了一晚上。第二天,他们还派保卫局长杨良生和那个特务一同下山。在钟循仁和杨道明得知这一事件后,立刻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为此,钟循仁召开省委会议,对宋清泉、徐江汉、彭祜的投敌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而他们三人已经铁了心要叛变,对钟循仁的指责以沉默回应。整个省委都感到了深深的无奈。
5月8日,当钟循仁和杨道明起床后,发现一团多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省委和几十个掉队的战士。原来宋清泉等人已经连夜把部队拉走叛变了。
随后国民党保安团就包围了红军剩下的几十人,激战过后,只有钟循仁和杨道明等9个人逃出生天,下落不明。
后来,这几位同志提议返回赣东北,但是钟循仁和杨道明这两个共产党高级领导,不管如何行动都太容易暴露。
不得已两人和其他几位同志分开,独自前行,并且钟循仁还改名为黄家法,杨道明改名为谢长生。
可是那时候的两人历经磨难后,根本没有一个前进的目标,为了生存,两人在福建永泰县的闇亭寺出家为僧。
期间两人不是被土匪抢劫,就是被国民党抓捕,要么就是不得已外出逃难,总之是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但幸运的是,两人共产党员的身份一直没有暴露,所以平安活到了新中国成立。
建国后,钟循仁和杨道明心情非常激动,曾经一度想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可是他们二人转念又想到,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没有和党组织联系,现在看到胜利了,才想着回到组织的怀抱,怎么也感觉不妥。
于是二人决定继续隐姓埋名,只是默默地带着僧人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钟循仁一直觉得对不起党组织,在年4月逝世的前,还特意嘱咐杨道明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自己的身份。
而杨道明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哪怕他担任永泰县政协常委后,都没有透露好友的身份。可是杨道明也深深地被这个秘密折磨着,直到钟循仁去世7年后,他终于向组织坦白了钟循仁的真实身世。
就这样两位风霜老人,完成了对组织最后的交代。年5月杨道明也离开了人世。钟循仁和杨道明虽然不得已脱离了党,但是他们二人的言行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