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镇福州永泰嵩口,虽饱经风霜,但仍完

李干是嵩口最有名的特产,在这里的日常生活里也能感受到它的地位。每年二三月份,大家都在等着李花开,一到夏天哪怕我们在赶工程,本地工人有时也会突然消失一两周去收李子了。

怎样让这样的特产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我们想到现在被大众广为推崇的台湾特产凤梨酥,基本上大家去台湾旅游回来都会带上几盒。李大哥他们设计出的李子酥、梅子饼口味非常惊艳,我们也开设课程把这些研发出来的产品配方交给本地人,让他们自己再做改良,做成更丰富的产品。

每个月初一、十五,嵩口赶圩。这是渡口形成后千年以来维持至今的习俗,大家挑了一堆货品来交易,像是一个“快闪”的存在。邓海看到赶圩就很兴奋也很珍惜,他觉得这种有小农色彩的快要被淘汰的交易方式还能在这个时代存在,实在很棒,有一种人类学式的精彩。

我把集市规划为两块,一个是现在的集贸市场,另一个是初一十五的赶圩,并针对嵩口的特性研发了新形态的摊车和棚架。在我们看来,传统与农创必须一起发生才有意思,所以弄清楚怎么管理,提供给什么样的人来用,需要继续做怎样的改良,等到政府的机制设立好,环境的整洁度到位了,配套跟上才可以。现在在嵩口已经可以感觉到当地民众的产业协助,卖东西的是本地人,除了因为市场需求批发来的货物,很多在卖的都是当地物产,这是我们在嵩口看到的比较正面的现象。

嵩口的九重裸、葱饼、蛋燕都是本地特色,市集的性格也比较强烈,在这里可以看到货真价实的经济活力。我们的很多思路,都是伴随着这座古镇的成长,一点点慢慢去尝试,而不会轻易去干预。因为市场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机未到的时候,或是本地人的认识还没有到能一起叁与的时候,过多的干预都是危险的。

我们从一开始就觉得渡口是嵩口最重要的部分。这里是迎来送往的码头,各种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上演,市场由此而生。对于古渡口的打造,我们很早就在盘算,真正动工则是到了年。因为这个地方的核心地位,让我们更加谨慎,也在不断与居民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我们设计了古渡口的广场,以榕树为焦点,本来打算在水边种一些竹子或者芒草,但居民觉得竹子比较阴,会招蚊子。他们一定是更喜欢城市的绿化,虽然我们不希望那样,但民生还是首先要考虑的点,假如我们的设计让他们的生活不舒服,我们也不会勉强一定要做成什么样。所以在很多设计上,我们会不断去调整方案,顾及各方的感受。大家看到环境慢慢在变化,参与的热度逐渐提升,在地意识不断增强,我们所期待的“在地茁壮”也在慢慢发生。

改造正式启动后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处于一个非常忙碌的工作状态,许多项目堆叠在一起,又给自己预设了运营空间的压力。夏天之后,“打开嵩口”率先开始试营业,我们在前一个阶段利用本地食材设计的李子酥、梅子饼、鬼针草奶荼等新产品,随着空间开放而推出,很受欢迎,起到了比较好的示范作用,让大家看到了种可能性。“打开嵩口”里还能看到我们设计的许多文创产品,不过游客还是大多进店喝杯奶茶吃块糕点,并没有太多文创产品的消费意识,这方面还需要一些培育的时间。

虽然我们的团队现在驻扎在嵩口,陪伴着这里的成长,但是终有一天还是会离开,所以我们期待的是,前期由我们运营的像“打开嵩口”这样的空间,可以慢慢调整成本地人来参与。所以我们招聘培训的基本都是本地年轻人,他们有的从外地回来,还没想好在家里做什么,正好有了这样的工作岗位,和他在城市里打工差不多,这里也就成为很不错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